<
g55l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异时空-中华再起 > 第917章
    跟王林斌相比,程明海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。

    作为最早提出战车与乘坐汽车的步兵突袭罗得市,并且亲自部署、指挥这次突袭行动的军官,在顺利解放罗得岛后,他成了被遗忘的人。

    很简单,突袭罗得市功劳太大,眼红的人实在太多。装甲旅的冯少华说是作为当时岛上最高指挥官,是“他”冯少华鉴于正面进攻不利,想出利用战车进攻罗得市,让他欣慰的是他的计划得到了贯彻落实,在他英明指挥下,很是顺利就结束了罗得岛战役。陆战旅的郝洁少将自然不甘心功劳让冯少华一人全占,在郝少将嘴里,他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在登岛后得知冯旅长有突袭罗得市的“想法”,很是爽快抽调了陆战旅的最精锐部队,突击部队一共不到八百人,而他的陆战旅就占了六百多。当然,大度的郝洁认为功劳是大家的,他只是起了决策作用,具体实施还是其他人,这他是决不会跟大家争抢。但是,某些人士要是把他郝洁的谦虚当成软弱可欺,那也是郝将军决不允许的。

    陆战旅旅长、装甲旅旅长争得不亦乐乎,海上的方司令同样也在战斗报告中摆出了自己的功绩,在报告中,他的舰队给予了登陆作战的各部队极大帮助,如果没有舰炮支援,战车与陆战队对罗得市的突袭是根本不可想象的。为了掩护对罗得市的突袭,他的舰队冒着敌人凶猛炮火,一直开到距离海岸只有数百米的距离,用猛烈炮火支援战车突击,在战斗中,他的舰队消耗了若干炮弹,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——上面有名有姓,还有具体英雄事迹,看这些事迹,可比看战争小说更真实也更有可看性。

    连方伯谦都要争功,真的配合过装甲部队突袭的海航部队更有大把理由给自己请功。按照海航战报所言,他们飞机一直飞在战车前面,将所有战车面临的与潜在的敌人击溃、消灭,如果没有海航大力协助,装甲部队将寸步难行……

    所有人都有功劳,所有人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只有作为顾问的程明海,他的名字在战报中提也没有提到过。只有一家报纸还算可以,在描绘突袭罗得市战斗中,提到了某陆军顾问(连名字都没给程明海写出来)亲临第一线,跟随部队一直冲进了罗得市。

    第三部风云第四十章青天断云(一)[目录引索]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徐永晋这几天心情一直不大好。

    倒不是说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实在让人昏昏欲睡,自从袁校长另有高就,军校暂时由蒋方震少将(从少校一步登上少将,这样的先例就徐永晋了解,只在蒋校长身上发生,原本以为连升三级是小说家言,现在却出现在自己身边,徐永晋不能不叹息这社会实在是太富有戏曲性了)代理后,代理校长就大量降低政治课课时,按照蒋校长所言,军人还是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科目上,至于那些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在参军那一天,部队已经告诉了他们,就没必要一而再,再而三多说了。不讲政治课,战术科目自然就多了起来,部队编组、敌前侦察、情报分析、班进攻、排进攻、一字队形、一路队形、梯级队形、突破口的选择、分割敌人的方法(偷袭、乘敌混乱、乘敌对付友邻、从敌薄弱处突进)、火力梯次配备……很多在战场上他们已经有了实践经历,可现在上升到理论上面,学起来还是让人觉得饶有兴致的。

    心情不好跟其他学员看自己的眼神也没有关系。国父黄埔之行虽然很是低调,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加上三大上将(包括曾经的上将)出现在黄埔,警卫工作如此严密,任谁都能从气氛中知道有大人物过来。几个跟校方领导比较密切的一了解,自然知道神神秘秘的是谁。

    国父到军校,接见校长、教员,这都很好理解,可接见徐永晋就显得与众不同了,他徐永晋又不是学员总队总队长,也没看他上课有多用功,门门功课考优秀,也许徐永晋在家的时候学习很好,可能进黄埔的哪一个不是人精?比较优秀的徐永晋放在这些人精堆里,自然也不显山不露水了。而这样一个人获得了国父的接见……学员们用羡慕、疑惑、妒忌、不屑等等眼神看着徐永晋,不少人私下揣测徐永晋祖上是什么人,从他的姓中,有猜他是徐震的儿子(注:徐震何许人也,请看《孤独的骑士》),有猜他是徐光启嫡系后裔,有猜他的祖先是明初大将徐达(有个姓蒋的学生平日看多了《三国》,听到可能是徐达后裔后,突发奇想,认为徐永晋是三国时期大军师徐庶的n代传人,这个学生当场被人鄙视的落荒而走,从此有了蒋干之外号),还有有猜他是国父干儿子(谁都知道国父无儿无女,认一个干儿子再正常也不过了),等等等等,可以理解的,不可理解的,总之,这个不起眼的徐永晋背后隐藏着重重迷团,他的背景深着呢!

    虽然学员没跟他说,可徐永晋从他们眼睛里已经看出来这些人是怎么想的。虽然很憋气,可徐永晋又无法不让学员胡思乱想,跟这些同学说他徐永晋只是曾经在火车上,与国父坐在一起,询问过人生之意义,探讨过宇宙之奥秘,除此以外,再无其他接触,那些同学会相信吗?换成徐永晋,他也不相信。如此,憋气是自然的。

    学员与教员对徐永晋一个个敬而远之,徐永晋也只能装做若无其事,整天除了上课、训练,就是躺在床上与周公交流。同学是团结的,学习是紧张的,上课是严肃的,课余是活泼的。每天活动范围就在寝室、操场、课堂之间,如果没有校方批准,作为学员,不管后台再硬,你也无法迈过校门一步。这样的生活容易让人头脑简单,将一切都放在教学上。没多少时间,徐永晋就忘记了那些不快,又和他班里的同学打成一片,偶尔一个人独处的时候,掏出家书看看,那也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可上个星期,从韶州那边转过来的一封信却打乱了徐永晋略显平静的生活。信是徐永晋以前所在连队转过来,信封上收件人写着他徐永晋的大名,字迹很纤秀,一看就出自女孩之手。但信封上没有署名,徐永晋也就看不出来。

    徐永晋认识的女孩子不少——光高中他那个班就有二十来名女生呢!要是加上小学、初中,隔壁邻居,怎么说他也认识百来位了——可以前脸皮比较薄(并不是说他现在脸皮赶上长城,不过打了仗,不大容易害羞这倒是真的),传统教育下的徐永晋也只敢趁着别人没注意,偷偷瞟一眼女孩子,在心里感叹两声“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至于字写的有哪些风格,这他就不敢注意了,现在看到这封显然不是家书的来信,徐永晋拿着信封有些摸不着头脑,脑子里立刻出现了不少美女爱英雄之类的故事。

    走到江边,坐在芦苇丛中,徐永晋平静下心绪,很是庄重拆开了信封,里面飘出来薄薄一页纸,不看内容先看署名,一看:陈春丽,名字很陌生,他的那些女同学中没叫这个名字的,可再一回想,这个不就是上次火车上遇到的“春天不美丽”吗?徐永晋脑海里立刻出现一幅穿着长裙,叼着香烟,满脸憔悴却又清新的姑娘面庞。

    徐永晋想了起来,当时让小姑娘坐在自己座位上,等他回来后继续聊,可谁晓得把他找去的是国父,在那边一聊就老长时间:国父没说可以走了,徐永晋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走。等回到车厢,小姑娘已经不知去向,在他座位上坐了几位看起来再土也不过的农民。从此他和这个小姑娘失去了联络。

    草草阅览了下来信,徐永晋眼神里多了一分光彩:小姑娘在信中表扬了他呢!说他是让人钦佩的英雄,是时代青年的楷模,是真的汉子,是堂堂男儿,当然,还有感谢徐永晋的手帕。谁都喜欢听好的,作为凡人,徐永晋自然也不例外。饶有兴致再看几遍,脸上的笑容渐渐消退,徐永晋支着脑袋看着滚滚江水出神了。

    从信中可以看出,小姑娘不自觉流露出的一丝依恋之情,要说一见钟情,这个徐永晋不相信。也不知是因为徐永晋身为军人的关系,还是作为同一个师的战士,徐永晋曾经努力营救过小姑娘的哥哥,或许在列车上徐永晋表现出的气概让小姑娘心动,总之,信上隐约显露出对徐永晋的好感,让徐永晋有空的时候给她回信——后面还附带有地址。

    这信如何回才好?这很让徐永晋犯难。回封信,说自己喜欢她?那也太直白了,人家非当自己是色狼不可。写的隐晦些,隐约表露出爱慕之心?姑娘看了不知道怎样,徐永晋相信自己会肉麻死了。才见几次面就写爱慕?说实话,他对人家小姑娘还不怎么了解呢!这样也能谈恋爱,这爱也太简单了点。

    想到这些,并不等于徐永晋对这个陈春丽心怀不轨,人家女孩子还小呢,徐永晋可没有讨个小妹妹当老婆的爱好,加上现在还在战争年代,作为军人,徐永晋有随时上战场献身的觉悟,他也不想在活着告别战争之前,找个妻子——等战争结束后,没什么事情回来自然很好,可万一光荣了,妻子不就成了寡妇?更可怕的是没有死,却缺胳膊少条腿,那可就坑了人家姑娘一辈子了!

    回信里不谈感情,只写军校生活吗?可军校生活又有什么好写了?无非是上课,出操,吃饭,睡觉,除此别无二物。